天天百事通!天弘基金胡超:多重扰动缓解 港股战略乐观
(相关资料图)
天弘基金胡超在节目上表示,港股过去两年的弱势是由多重内外因素共同导致,但这些扰动因素已经开始转向,对2023年港股的配置价值表示积极乐观。
以下为文字精华:
提问:过去两年的港股市场经历了寒冬,经历了2021年的下跌之后,港股在2022年的进一步弱势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站在当前时点,怎么评价过去港股的表现以及2023年港股的配置价值?
胡超:过去两年,从2021年到2022年,实际上港股市场经历的寒冬还是由多重的内外部的因素共同导致的。
从内部来看,首先,过去两年在疫情政策上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影响到很多上市公司的相关业绩表现,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其次,在香港上市的很多公司有一部分行业在过去两年的监管政策上是显著收紧的,比如平台经济、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跟2022年相继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强监管或者说政策上的调整,当然是为了更有效更公平的社会发展,以及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大目标来出发的。这些行业的监管政策确实在短期上给相应的上市公司造成了转型的阵痛,带来了基本面的改变。
所以第一个是整个疫情政策的相关措施,第二个是行业的一些监管政策。这两个归结为主要的内部相关的负面因素。那么从外国来看,实际上2021年到2022年也是风险事件频发的两年。尤其是在20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全球大部分的央行都正式进入到了加息的周期,全球流动性环境收紧显而易见。
香港本身是一个国际自由资本市场,受全球流动性的边际上变化特别敏感,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权益类的资产基本都录得大幅回撤。去年的美股实际上表现也是较弱势的,那么香港当然也是很难去完全规避这样的风险。
最后还有一些黑天鹅的事件,比如地缘政治冲突,俄罗斯跟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尽管冲突本身可能对于香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影响不太直接,但在短期内显著压低了国际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资本的中心,投资人风险偏好下降时,卖出港股的交易行为也是非常明显的。
所有的这些因素整体上导致了香港市场在过去两年经历了资本的寒冬,站在当前的位置看2023年香港市场的机会,实际上已经看到很多的逆风因素已经开始逐步地转向,所以对于2023年港股的配置价值是比较积极乐观的。
标签: 天弘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