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论坛精选 | 说说我对各种声音的切身体会
80年代末,各种咖啡厅歌舞厅夜总会文艺汇演崛起,标配是10多人的乐队+1名2名几名歌手。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因此,下班后基本上就呆在这些地方。别人的兴趣大多在别的地方,而我对音乐歌曲极度敏感,《爱你在心口难开》《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那些声音至今仍在我脑海里回荡,至今为止,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后来,乐队换成了音乐回放,就再也没有好听的感觉了。再后来,歌手也换成了音乐回放。多年以后,即便再遇到乐队+歌手的各种场合,竟然不再有那怕是一丝丝好听的感觉了。
曾经有过2台最低档的开盘机,录制过一些器乐歌曲戏曲。开盘机给我的感觉是声音特别宽广宏亮,为所有音乐器材糸统中最好听的声音。
关于LP的声音,60岁及60岁以上的朋友决不陌生。70年代,4速电唱机是各个学校各个单位的标配。用今天烧友的目光来看,是最低档的电唱机+最低档的功放+最低档的喇叭,而它们出来的声音绝对是千真万确是如今烧友梦寐以求的LP的声音。《运动员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是各个单位学校经常举办的运动会及在我国举办的国家国际运动会必放曲目。
(资料图片)
《欢迎进行曲》《欢送进行曲》是各个单位学校经常举办的运动会及在我国举办的国家国际运动会和国家迎送外宾必放曲目。
《广播体操乐曲》是各个中小学每天课间操必放节目。所以,60岁及60岁以上的朋友,没有听过LP的声音,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说《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音乐歌曲好听,100个人中绝对有100个人有想骂娘的感觉。当听了这2碟之后,100个人中绝对有100个人被憾动。这就是LP的魅力。
在我的印象中,粗纹唱片的音质要好于45转33转,而百度说粗纹唱片是最差的。因为粗纹唱片非常损唱针,单面只有2分3分钟,大多数时候是一首歌曲听了一面再换一面才能听完。原本就极少听,后来,干脆就不听了。唱针磨损,心痛的感觉多于好听的感觉。
45转唱片音质要好于33转。过去用的唱机,45转和33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唱片太少,现在用的唱机是纯33转的了。
朱明瑛朱晓琳的唱片,我听了20多年了,至今仍对这声音迷恋不已。而她俩的CD碟我一遍都没有听过。
无论是CD还是音频文件,都有80年代90年代2000年-2010年唱的歌曲,自己比较自己得出结论,何须问别人。我得出的结论,所有的歌星唱的歌曲都是一年不如一年,同一首歌曲同一人原唱,如《橄榄树》《酒干徜卖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难得有情人》,年份越早越好听。不是功底问题,而是音乐器材慢慢的从模拟味转向了数码味。
这些黑胶唱片里面的任何一首歌曲的声音,不是CD或音频文件能够比肩或超越的。如果有一天某人说他的CD或者数播的声音超越了LP,我只能说你牛你是哥哥。
刚刚看了模拟音乐与数字音乐的对决。LP在91年退出巿场,意味着模拟时代的结束。CD早在80年代末就进入巿场,90年代开始意味着全面进入数字音乐时代。
数字音乐可从80年代末算起,也可从90年开始算起。90年代CD主打巿场。2000年-2010年CD进化为HDCD,音频文件MP3流行,但主流仍是CD.VCD.DVD等激光读碟。
2010年-2022年,HDCD进化成HQCDII,DVD进化成高清再进化为蓝光读碟。音频文件进化为FLAC.WAV 再进化成高码数字音乐文件了。视频也从标清高清超清进化成蓝光视频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进化中。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优秀的成名歌星大多集中在90年-93年,然后,慢慢走向衰落。2000年-2010年,女子十二乐坊已是最后一个我能想起的比较著名的乐队了,以后再也没出过比较著名的歌星与乐队了。这还是激光读碟主打的年代,用不了一二年,或许数字文件会取代激光读碟了。
《洪湖水浪打浪》无论是CD碟还是数字文件,都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好听,唯有这黑胶唱片,我感觉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听。
高格式数字文件的确可以做到纤毫毕现,可这些再好又有啥用呢?音像的艺术性才是重中之重。过去的标清不可能制成蓝光视频,合成的音像没有一个能比肩或超过原版。这个文件夹全部为蓝光视频。
王宏伟-喀什噶尔女郎-18.9MB
凤飞飞-追梦人-17.6MB
我有这个想法。70年代初,刚进入密纹唱片时代,《运动员进行曲》《广播体操乐曲》的录音技术似乎已经非常成熟了。其实,CD碟《欧翠峰-中国第一小号》中的14个曲目,我也觉得是开盘机转制的。
如果这些标清转制成高清超清,原有的声音会减弱,失去原来的韵味。什么是模拟味?你可以在网上搜索邓丽君的音频文件《东京夜景》,如果没有,与之同一曲子的还有《空港》《今天欢乐明天梦》。邓丽君的《你在我心中》《襟裳岬》《今夜想起你》等歌曲,模拟味特征较为明显。
CD碟《欧翠峰 中国第一小号》中的14首世界名曲,模拟味特征非常明显。
此碟2曲《连锁反应》也有模拟味特征。模拟味在数字音乐中有什么特征?声场明显比数字音乐转制的大,声音宏亮激昂,声压越大模拟味特征越明显。
近一年二年来,应朋友之邀,加入了星二星三星五星天四个K歌群。K歌练习自然以蓝光视频超清视频为佳,我基本上将标清高清排除在外。前不久,百无聊赖,我在酷狗视频上点击了老情歌,当听到:林玉英-默默的祝福你-14.7MB的歌声时,我心想这歌曲怎么好象非常熟悉。我突然想起LP84年春节晚会第六碟上有这曲歌曲,我至今还记得那声音。
就这样悄悄别离,就这样离你【我】远去。。。。。。李大维虽然不是歌星歌手,因为LP的缘故,这歌声依然比林玉英的好听多了。
整个音乐糸统好声的关键是音箱耳机,其次是音响线耳机线,从价格上就可以看出来。但目前最难令烧友们满意的是功放耳放。音源足够强大,是对老烧而言的,对入门不深的烧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烧友持数播天下无敌的观点了。无论玩何种音源,经验都非常重要。
常见到有的朋友耳机耳放非常高档,用的却是在线听,还教科式的固定音量,这样的声音恐怕你一分钟都听不下去。有的朋友随便买几张CD,便认为这就是CD的声音。大款是随便买几张HQCDII,便认为这是CD顶级的声音。有的朋友随便下几首高码音频文件,便认为这是数播最好的声音。即便是耳机音箱,一般是价格越高越好,但在选择时,直径频响阻值灵敏度膜线材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对于初烧新烧,我一般建议他们首先尽量先买一付好耳机,起码是数千上万的。即便是这样,他们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从来不曾说自己是一名发烧友,也知道自己在大烧高烧面前是一个笑话,但是,我绝对是一个听音乐的爱好者痴迷者。人如其名,在网络论坛近16年,不曾用过马甲,无论网络还是生活中,事无巨细,均可对人。
今天你们眼中的这些垃圾,却是我当年一分一毫买回来的。80年代初,我的月工资34.5元。薄膜唱片小的0.6元,大的1.2元。
80年,32开书本大小的收音机19元,我每天早晨5点多钟会准时收听敌台邓丽君歌曲专栏。
80年代末,月工资80多元,咖啡厅门票5元,咖啡每杯5元。歌舞厅门票10元。
90年代初,月工资200多元,从广东1600元买回三洋电唱磁带收音组合音响。
90年代末,月工资800多元,花近8000元买回爱华SX-N990.
淘宝2000元买回的马兰士PM-80功放,想取代耳放,失败,闲置。
…………
家电论坛网 www.jdbbs.com
150万会员共同关注的BBS社区;发烧音响、家庭影院、电视投影、二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