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滚动:2023年食品饮料行业22年报及一季报总结 全年乳制品需求承压
1、 2022 年全年消费承压,白酒再次凸显经营韧性
回顾 2022 年,社零总额 43.97 万亿,同比下滑 0.2%,其中商品零售增长 0.5%, 餐饮收入下滑 6.3%。分季度看,一季度社零在 3 月份疫情影响下同比增长 3.3%; 二季度,受上海等地疫情冲击,社零总额同比下降 4.6%;三季度,随着上海解 封,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社零增速转正,同比增长 3.5%;四季度,疫 情反复再次对消费造成冲击,社零总额同比下滑 2.7%。 随着疫情的放开和人流客流的恢复,2023 年一季度实现社零总额 1.15 万亿元, 同比增长 5.8%,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其中 3 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 10.6%, 增速环比 1~2 月份提升 7.1pct。餐饮等接触性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国餐饮 收入同比增长 13.9%,高于社零增速。
(资料图片)
2023 年一季度居民消费意愿小幅提升,储蓄意愿下滑明显。由于疫情带来的不 确定性增多,居民的消费意愿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回落,储蓄意愿明显提升。 随着疫情的放开,居民的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居高不下的储蓄意愿有所回落,据 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倾向于“更 多消费”的居民占 23.2%,环比提升 0.5pct;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0%, 环比降低 3.8pct,从我国今年一季度公布的 CPI 表现来看,今年 2 月、3 月增速 环比回落明显,反应整体消费复苏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 心的恢复需要时间。
从食品饮料板块整体业绩来看,2022 年食品饮料板块整体收入/利润分别同比 +8.78%/+13.39%,2023 年 Q1 收入、利润分别同比+10.15%/+16.02%,收入和 利润增速均有所提升。回顾 2022 年走过的每个季度,其中一季度由于春节旺季 受疫情影响较小,不少白酒大众品企业实现开门红,板块收入利润端均有所提速。 二季度开始,收入端受疫情扰动有所回落,利润端回落幅度更加明显,主要由于: 1)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明显;2)疫情封控导致运输 物流等成本上行,使得大众品企业成本端承压。随着上海的解封,三季度板块整 体收入在低基数的背景下有所抬升,利润端,原油期货价格于 2022 年 6 月见顶 回落,与原油相关的大宗品价格相应回落,带动利润端回升。2022Q4+2023Q1 结合一起看,板块实现了较好开局,消费场景的恢复带动需求端逐步回暖,原材 料价格的进一步走弱叠加各家企业费用投放的缩减,带动利润端回升。
白酒板块收入利润表现稳健,体现了极强的经营韧性。2022 年白酒板块在疫情 背景依然维持了双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表现好于非白酒,其中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023 年一季度在较高基数背景下收入利润实现了较高速增长,主要由 于酒企通过压库存平滑业绩实现了报表业绩增长,但是渠道压力较大 非白酒板块全年压力尽显。2022 年受多点散发的疫情的影响,餐饮等消费场景 受损明显,由于非白酒公司报表调节能力弱,业绩承压明显,受原材料价格上行 影响,利润端表现更弱。进入 2023 年 Q1,场景陆续修复带动需求逐步回暖, 春节期间人流恢复超预期,带动礼赠、B 端餐饮相关消费品回暖,不少下沉市场 礼赠产品出现断货现象。2022Q4+2023Q1 结合一起看,非白酒板块实现较好恢 复。
从二季度展望来看,板块整体预计呈现逐季改善趋势。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 2023 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480.56 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0.66%。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和第 3 天,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21.4%、15.6%。从五一假期的消 费数据表现看,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环比一季度持续改善,我们认为今年消费场 景修复带来确定的动销弹性,预计今年板块整体复苏趋势明确,叠加成本压力的 缓解,板块业绩将拾级而上。
2、 白酒:走过低谷,复苏明朗,趋势向上
2.1、 外部扰动无碍稳健增长,板块韧性凸显
2022 年白酒板块业绩维持稳健增长,收入/利润分别增长 16.83%/21.07%。在 2022 年酒企经营环境承压的情况下,各龙头酒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充分体现 白酒行业的韧性和经营持续性,疫情扰动和消费疲软并未破坏行业消费升级的核 心逻辑。整体来看,2022 年疫情的确对实际动销产生影响,但高端+区域次高端 龙头的需求稳定,业绩蓄水池深厚,在一定调节因素的加持下,报表端表现优秀。 部分酒企表观增速回落,除疫情影响外,也有行业自身发展因素。
2023Q1 板块克服疫情“达峰”影响,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稳健增长,展现行业 韧性。2022Q1 板块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 15.8%/18.7%,剔除茅台、五粮 液影响后板块增速仍分别达到 15.5%/18.8%。2023 年春节酒企经营受各地疫情 逐步“达峰”影响,但即使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板块仍实现稳健增长,行业 自疫情以来业绩已经经过多次验证,板块韧性强;龙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高,行 业向上趋势不改。
2.2、 2022 经营承压,酒企逆势实现报表业绩稳健高增, 实际销售增速为报表>渠道>终端
我们判断由于消费场景缺失,2022 年是白酒销量下滑的一年,上市公司业绩和 基本面存在区别。我们认为从终端消费场景情况和渠道反馈信息来看,2022 年 白酒行业实际消费端下滑,可能为疫情发生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年:(1)终端需求 下降:疫情客观上阻挡了人员流动,消费场景缺失,白酒动销受损;(2)渠道库 存积压:经济疲软、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较弱导致白酒消费下降,酒企报表端 维持增长的同时,渠道承载了更多压力;(3)疫情是表象,部分酒企业绩回落实 际是其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如前两年的“酱酒热”开始大面积退潮。因此实际上, 上市酒企基本面压力较大,尽管实力雄厚的酒企报表端仍能通过调节实现稳健增 长,但销售收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等指标 2022Q4 表现仍较弱。
行业分化明显,报表业绩季度间波动差别较大。考察 2022 年分季度报表收入利 润,高端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及部分区域地产龙头古井贡酒、今世缘、 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等,2022 年各个季度收入增速基本平稳,波动较小。而三 四线次高端舍得酒业、水井坊、酒鬼酒及区域酒企伊力特、金徽酒、老白干酒、 天佑德酒等,收入增速波动明显。
我们认为酒企报表业绩分化加剧主要有疫情影响、行业发展趋势、酒企自身经营 模式等因素: (1)疫情客观影响白酒终端动销,抗风险能力强的酒企业绩更加稳健。高端酒 和区域次高端龙头全年都实现了双位数以上的收入增长,利润弹性更高。 高端酒礼赠、商务宴请的需求更刚性,区域地产龙头在根据地市场的品牌力不输 一线全国名酒,需求受影响也较小,整体经营韧性更强。体量也较大,抗风险能 力优秀,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及古井的合同负债金额领先行业,蓄水池深 厚。反映白酒行业在经营压力下也能够顺利完成业绩考核。另外,由于江苏和安 徽市场疫情期间受影响相对较小,洋河、今世缘和古井作为两省的区域龙头,更 充分地享受到白酒行业次高端增长的红利,因此其稳健高增也有行业发展趋势因 素。 相应地,其他区域酒如老白干酒、金徽酒、伊力特等,一方面,其所在地区 2022 年疫情较为严重,如老白干大本营石家庄是去年底疫情最早发展的区域,另一方 面,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业绩季度间波动较大。
(2)疫情仅仅是行业分化的催化剂,实际背后是行业自身发展阶段导致的结果。 高端酒增长进入平台期:去年以来高端酒茅台飞天、五粮液等批价稳定,不再继 续上行,其中飞天批价稳定在 2600-2800 元/瓶区间。一线高端名酒自 2020 年 起收入增速逐步由弹性高增回归稳健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端酒自 2016 年 以来连续保持高增,收入、业绩、量价都已到了高基数,在需求平稳增加的情况 下,高端需求要考虑量价平衡,增速回归稳健是正常现象,但业绩降速并不代表 需求端受损,预计未来高端酒仍会将以 10%+的增速扩容。
次高端接力趋势增长:2018 年高端酒提价打开空间,300-800 元/瓶价格带给次 高端留足了发展的空间,价位升级依然是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逻辑,经过长期蓄 力叠加龙头酒企的主动培育和成熟运作,次高端进入“阶梯式”加速升级增长的 阶段。但本轮次高端发展的持续性更强,即使遭遇疫情也不改行业价位升级的逻 辑,并且不用担心高端酒价格不再增长,本质是行业价格上台阶放量的逻辑,次 高端将持续兑现增长弹性。 部分酒企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过去几年三线次高端品牌、酱酒都实现了业绩高弹 性增长,但其背后的共同特点:站在次高端风口、业绩低基数、招商铺货外延式 扩张等,走到现在业绩基数已经到了高位,招商铺货面临瓶颈,必然会出现增速 回落。长期来看这些公司面临由外延式增长向内生式增长转型的压力,关键看营 销能否落地、动销的持续性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些是需要长时间持续的沉淀 和积累。在业绩最容易增长的铺货完成后,后面就需要依靠动销返单,消费者持 续买单来完成增长,如果处理不好还会面临下滑的风险。三四线次高端酒企 2022 年增速相比之前有明显回落,实际是其经营模式难以为继所致。
另有部分酒企如口子窖、水井坊等,报表反馈实际经营情况,因此受影响较大, 季度间波动明显属于正常现象。但口子窖 2022 年四季度销售收现、经营性现金 流数据均表现良好,整体经营稳中有进。 回顾 2022 年,我们认为白酒行业上市公司报表端表现优于渠道端,优于终端。 白酒自 2021 年春节以来已经过两年回调,估值已消化充分,而上市公司业绩依 旧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茅台业绩增速近 20%、古井增长 36.8%,洋河接近 25%,汾酒净利润达到 81 亿,均好于市场预期,表现亮眼。
2.3、 2023Q1 分化加剧,区域次高端增速快于高端,费 用优化提振业绩表现
2023 年一季度行业分化显著,区域次高端龙头表现亮眼,高端酒相对稳健。整 体来看,2023Q1 酒企分化加剧,拥有基地市场的苏酒、徽酒等区域地产酒龙头 收入/利润增速最快,高端酒整体保持平稳增速(剔除贵州茅台、五粮液后行业收 入利润增速变化不大),三线次高端收入/利润下滑幅度超 20%。 春节是传统旺季,对于白酒行业来讲,春节旺季销售占全年比重较高,开门红的 重要性高,一季度业绩表现会为全年表现定调。按照行业惯例,叠加今年春节时 间提前,酒企一季度报表反映的其实是春节期间整体动销情况(即 12 月初至 3 月末的实际经营情况)。
2022 年末疫情逐步“达峰”对白酒消费场景乃至消费需求影响大。我们认为一 季度报表的表现整体好于实际动销端,报表兑现存在一定调节因素。高端酒渠道 话语权强,可以通过调节和压货完成部分考核任务,业绩蓄水池充足;区域性龙 头有扎实的消费基础,省内知名度不弱于全国性名酒,经营韧性强,在元旦后随 终端动销回暖,全年回款任务也被部分追赶回来。 我们认为以区域次高端和高端酒为代表的酒企,需求稳定,品牌突出,基本面坚 挺。与此相对,近两年次高端价格带受外部环境扰动,整体承受一定压力,叠加 招商汇量的经营模式,积累了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根据地和大本营市场的次高 端受到外部冲击时相对脆弱,年报以及一季报均反映了行业的这种格局。
从业绩表现看,一季度各酒企利润表现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方面,一季度消费能 力缓慢恢复,报表中体现出结构升级趋势的酒企数量减少,毛利率提升程度有限。 另一方面,白酒企业渠道控制力强,龙头通过费用收缩和税费调节提振盈利水平。 (1)一季度聚焦大众消费场景,商务和宴席消费较少,导致 Q1 有产品结构升 级的酒企数量减少,板块毛利率表现平淡:整体来看,酒企毛利率表现分化,产 品结构变化是毛利率变动的核心因素。古井贡酒、泸州老窖、今世缘等结构均有 优化,对应毛利率均有提升。一季度主要聚焦春节家宴和走亲访友消费,商务和 宴席消费较少,同时受一季度疫情“达峰”影响、春节期间 100-200 元/瓶中档 价位动销好于次高端。受此影响,大部分酒企其毛利率水平变化不大。此外,由 于舍得酒业、水井坊、酒鬼酒等产品结构主要定位于次高端,其结构端承压,毛 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2)通过费用和税费调节保障业绩增长的酒企增多:受外部因素影响,大部分 业绩保持增长的白酒企业均有主动控费、提效的表现。整体来看,古井贡酒、山 西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口子窖、迎驾贡酒、老白干酒通过费用收缩、控费 提效,净利率水平均有提升;金徽酒、今世缘、水井坊加大营销费用投放,销售 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净利率也整体承压。 (3)基数效应影响有限:高端及区域次高端龙头业绩稳健,受基数影响不大; 但次高端及部分三四线酒企存在基数效应,也对 2023Q1 业绩增速产生影响。
从报表质量看,综合考虑 2023Q1+2022Q4 各酒企财报指标,各白酒企业表现 仍有分化,高端酒报表质量较高,区域次高端龙头渠道支持力度加大。(1)高端 酒报表质量整体较高,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各项指标正常波动;五粮液预收款略 有承压。(2)区域次高端龙头报表质量相对稳健,为保障一季度任务完成,各公 司均给予渠道相对宽松的回款政策,并加大渠道支持力度,所以整体现金流和预 收款表现略有下滑,其中古井贡酒报表质量最高。(3)三线次高端报表质量整体 较差,承压较大。我们认为,由于白酒公司的经营有显著的季节性,春节+中秋 旺季的终端动销占全年销量占比较高,所以现金流等指标季度间的波动无需过度 担忧,更应以年度为区间观察指标变化。
2.4、 基本面最差时点已过,估值泡沫充分消化,当下处 于预期和情绪低位,看好 2023 加速修复
基本面最差时点已过,板块调整 2 年后,估值泡沫充分消化,当前处于预期和情 绪低位。近期受到宏观数据、市场风格切换及糖酒会悲观情绪放大等因素的影响, 白酒板块持续震荡回调,但板块基本面并未恶化,当前板块估值泡沫已经充分消 化。从全年来看,2023Q1 是白酒行业压力最大的一个季度,3 月商务和宴席消 费环比显著改善,5 月出行、旅游等需求急速升温,高端消费快速回复,提振市 场信心。我们认为消费后续也将逐步向好,行业将迎来复苏。 2023 年白酒真实动销随着消费场景恢复、经济复苏、低基数等因素的催化,预 计将逐季往上,基本面向上趋势确定。我们看好 2023 年白酒板块表现,预计全 年动销增速先低后高。一季报后,行业将走出齐涨共跌,未来走势将呈现分化趋势下的复苏行情,在行业趋势向好、市场出清、份额集中的背景下,优质的品牌 企业会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但部分公司的经营压力和库存风险可能在未来释放。 从中长期看,白酒仍将延续向上+分化的趋势,继续看好茅台+区域次高端龙头。
3、 啤酒:Q1 消费场景快速恢复,行业高端化趋势 不改
2022 年行业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受限,高端化进程放缓;2023Q1 消费复苏 叠加低基数效应,销量大幅回升。2022 年上市啤酒企业(包含港股百威亚太和 华润啤酒,百威亚太按比例折算)共实现收入 1362.4 亿元,同比增长 5.97%; 实现净利润 153.2 亿元(包含港股),同比增长 4.73%,在外部环境受限及成本 压力下,行业高端化进程放缓。此外,2023Q1 啤酒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净利 润 194.8 和 19.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2%/29.6%,疫情放开后消费场景快速 恢复,其中青岛啤酒表现较为亮眼,其余龙头整体表现符合预期,动销端持续修 复,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2022 年啤酒行业受疫情影响销量降速,2023Q1 在低基数基础上释放弹性。2022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 3568.7 万千升(同比增长 1.1%),但多地疫情散发导 致餐饮、夜场等消费场景受限,2022 年酒企产量相较疫情前 2019 年仍下滑 5.2%。 整体来看,2022 年上市公司销量约 3450 吨(同比增长 1.5%);吨价约 3949 元 (同比增长 4.5%)。 2023 年第一季度现饮消费场景加速回归,节后啤酒消费场景逐步修复,终端动 销环比加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 1-3 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 852.7 万千升,同比增长 4.5%;仅 3 月产量即实现 343.3 万千升,同比增长 20.4%,复苏势头强劲。整体来看,主要头部酒企高端化进程顺畅,青岛啤酒 2023 年 Q1 销量/吨价同比分别增长 11%/5%;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 Q1 销量也都同比 增加 10%以上。随旺季临近,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预计 2023Q2 啤酒行业销 量仍有较大弹性空间,产品结构升级趋势不改。
2022 年行业高端化进程放缓,2023Q1 逐步修复,后续成本压力回落提振板块 业绩表现。自 2020 年第二季度起,啤酒行业主要原材料大麦和包装材料价格均 呈上行态势。2023 年初大麦进口价格上行幅度收窄,铝材价格出现回落趋势, 玻璃价格表现平稳。总体上看,啤酒行业成本增速边际放缓,由于成本回落的传 导仍有滞后性,对 2023Q1 酒企净利润提振效果有限,后续成本回落对毛利率提 升仍有积极贡献。2022 年啤酒板块(包括港股)毛利率整体同比下滑 1.5pct 至 42.3%;净利率 11.2%,保持相对稳定,高端化节奏放缓。同时,2023Q1 上市 公司(不包括港股)毛利率为 39.4%(同比持平),净利率 10.2%(同比上升 1.3pct), 盈利能力逐步恢复。我们认为,龙头酒企可以通过直接提价、结构优化和降本增 效等多种方式提振自身业绩表现,短期成本回落有望提振盈利能力,长期行业高 端化趋势不改。
青岛啤酒:量价齐升,高端化趋势显著,2022 表现超预期。2022 年公司啤酒业 务销量和吨价同比分别增长 1.8%和 4.8%;公司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趋势,销量 稳步增长,全年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 2.6%,其中高档以上产品(即纯生、白啤、 奥古特及以上品类)销量同比增长 5%,高端化逻辑持续兑现。同时,公司控本 降费,优化费用结构,提质增效的效果显著,2022年净利率同增1.04pct至11.83%,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预计公司 2023 年将持续推进“一纵两横”战略带市场建设 与布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扩大中高端产品的规模,全年业绩实现新突破。
重庆啤酒:“大城市”计划持续推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2 年公司啤酒销量 /吨价同比分别+2.4%和+4.5%,单价持续提高,持续高端化进程。同时,公司持 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成本管控效果显著。2022 年净利率同+0.1pct 至 18%,但 受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影响,毛利率小幅下滑,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微增。预计公司 2023 年继续 BU 调整以及加大市场渠道投入,高端大单品“乌苏”、1664 有望恢 复销量高速增长并带动产品结构升级,“扬帆 27”战略也将助力全国化推进,全 年业绩恢复稳健增长。
4、 大众品:需求回暖途中,业绩逐季改善
2022 年大众品板块整体收入、利润分别同比+6.2%/-2.8%,其中 2022Q4 收入、 利润分别同比+6.4%/-9.4%,2023Q1 收入、利润分别同比+5.8%/+6.7%。拆分 各板块收入增速来看, 1)2022Q4:肉制品(+18%)>预制速冻食品(+10%)>乳制品(+6%)>软饮 料(+3%)>其他食品(+3%)>调味品(+1%)>烘焙食品(-2%)>卤制品(- 4%)>休闲食品(-5%)。 2)2023Q1:预制速冻食品(+21%)>软饮料(+15%)>烘焙食品(+9%)卤 制品(+7%)>肉制品(+6%)>调味品(+6%)>乳制品(+5%)=其他食品(+5%)> 休闲食品(-11%)。具体表现分析:
1. 2023 年 Q1 消费场景恢复加速,餐饮供应链、软饮料、休闲食品等板块率先 修复。2022 年 11-12 月疫情各地感染人数快速增加,线下人流量下滑,渠道备货信心不足,对春节旺季的预期也相对悲观,加上供应链整体受到疫情影响, 2022Q4 除了部分受益居家消费场景以及有海外渠道占比较大的个股,大众品板 块整体承压较严重。进入 2023 年 1 月以来,随各地感染人数经历达峰,加上今 年春节时点靠前,各地消费者年货置办启动,春节返乡人流超预期,带来出行、 走亲访友、宴席等消费场景加速修复,学校、各企事业单位恢复正常开学、开工 节奏,最先修复的板块包括:1)餐饮及烘焙产业供应链板块,多数企业收入拥 有较亮眼表现,例如安井食品、国联水产、宝立食品、立高食品、千味央厨,2023Q1 分别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36%、33%、27%、26%、23%。2)软饮料以及受益于 下游渠道扩张的休闲食品个股,从收入增速来看例如百润股份(+41%)、香飘飘 (+37%)、东鹏饮料(+24%)、劲仔食品(+68%)、盐津铺子(+55%)、甘源食 品(+22%)。
2. 2022Q4 多重因素导致利润承压,软饮料表现亮眼:拆分各板块利润增速:1) 2022Q4:肉制品(+827%)>软饮料(+17%)>预制速冻食品(+6%)>乳制品 (+3%)>休闲食品(持平)>其他食品(-32%)>烘焙食品(-49%)>调味品(- 57%)>卤制品(-489%)。2022Q4 多数板块由于 2021Q4 提价因素导致业绩基 数较高,并沿用部分前期高价原材料,整体盈利压力较大。Q4 肉制品利润高增 主要是 2021 年 Q4 龙大美食猪肉养殖业务亏损,基数较低。软饮料增速较高, 主要是东鹏饮料、百润股份、香飘飘 2022 年 Q4 都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增长,或 者成本下降受益明显。12 月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卤制品行业是 2022Q4 唯一 利润之和为负的子行业。 2023Q1 利润表现分化更明显,多数个股利润表现好于收入。2023Q1 利润增速: 软饮料(+46%)>卤制品(+42%)>休闲食品(+32%)>预制速冻食品(+14%)> 调味品(+5%)>乳制品(+4%)>肉制品(持平)>烘焙食品(-8%)>其他食品 (-10%)。进入 2023Q1,1)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包括大豆、PET、油脂、玻璃 等价格逐步回落。2)渠道调整带来产品结构优化。3)营销费用投放有所放缓, 加上今年没有疫情对物流影响后,费用投放恢复正常水平。不少个股毛利率、毛 销差实现同比/环比改善,利润增长快于收入,拥有超预期表现。
3. 二季度展望:我们预计板块进入 2023Q2 后,业绩基数逐渐走低,部分板块 进入行业旺季,同时消费场景复苏、消费力逐步修复,预计业绩逐季改善,Q2拥有较大业绩弹性,如软饮料、调味品、卤制品等。
4.1、 调味品板块:经营向好,业绩改善
2023Q1 餐饮需求加速恢复,企业经营节奏向好,多数个股收入明显改善。 2022 年调味品整体仍然受到餐饮需求疲软、线下客流量减少等因素影响,但 好在经历 2021 年一年的库存调整,大多企业 2022 年轻装上阵,实现正增 长。2022Q4 由于疫情扰动,多数渠道备货观望(更多愿意选择次年新货), 整体需求弱改善。但其中也不乏亮点,例如 2022Q 安琪酵母顺利切入海外竞 品强势区域,海外需求高增,千禾味业受益消费者对健康零添加意识的提升, 宝立食品线上空刻意面热销,天味食品受益低基数,实现 25%以上的收入增 长。进入 2023Q1,大多企业业绩开始明显改善,其中千禾味业继续受益零 添加概念催化,宝立食品 B 端餐饮客户快速修复,涪陵榨菜销量恢复增长, 中炬高新外埠区域扩张顺利推进,均拥有超预期表现。安琪酵母、天味食品 实现稳增,海天味业虽然业绩表现下滑,但公司有意清理渠道库存以备后续 发展,实际经营向好。
2023Q1 成本压力逐渐减轻,盈利水平稳中有升。2021 年 Q4 提价导致基数 较高,且 2022Q4 成本改善有限,多数企业仍沿用高价原料,因此 2022Q4 多数企业利润慢于收入增长。今年除青菜头价格上涨、糖蜜价格回落不明显 以外,大豆、PET、玻璃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已进入下行通道,但考虑到成本 回落体现至报表有一定滞后,2023Q1 调味品板块毛利率同比-0.5pct,体现 不明显,但今年 Q1 费用更趋精准化,需求恢复时期相应促销等费用有所下 降,因此整体盈利水平稳中有升,调味品板块净利率同比提升 0.8pct。 展望 2023 年 Q2,餐饮消费场景加速修复,2 季度大多个股基数较低,且部 分品类 2 季度进入旺季,比如小龙虾复调、醋类等,因此我们认为 2 季度收 入有望提速增长。同时,大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为企业借助需求恢复 红利扩张留有费用空间,但考虑大多企业营销费用投放更趋精准化,预计 2 季度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改善,实现弹性增长。
4.2、 速冻食品:业绩分化,B 端修复更明显
2023Q1 受益餐饮需求恢复,多数企业收入实现提速增长。预制速冻食品下 游餐饮占比较大,2022 年整体需求受到疫情压制,除了安井预制菜放量以及 并表因素实现高增以外,其余需求均有承压。其中 2022Q4 收入则因为渠道 结构不一样,表现有所分化,其中流通餐饮占比较高或者以线下门店经营为 主的企业出现收入放缓/下滑,如国联水产、广州酒家、巴比食品、味知香等, 而以 C 端居家消费场景为主以及受益连锁餐饮经营恢复的个股收入仍有较 平稳表现,如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等。2023Q1 多数企业受益于餐饮需求恢 复,多地 12 月底到疫情感染高峰期,以及元旦后返乡客流量增加超预期,预 计部分订单将至 2023Q1 体现,收入实现提速增长,如国联水产、广州酒家、 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
利润端来看,2022 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且部分高毛利 渠道需求受影响,且由于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疫情封控期间运费 等支出增加,导致整体盈利承压,2022 年预制速冻食品板块毛利率同比2.8pct。期间大多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控制费用支出的方式保持盈利稳定,全 年板块整体净利率同比-0.7pct。进入 2023Q1,随需求逐步恢复,内部产品 结构和渠道结构优化,叠加成本压力持续减轻,盈利水平改善明显,除了个 别企业有政府补助、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利润实现快于收入 增长。 展望 Q2,大多企业 2 季度基数走低,尤其餐饮渠道需求恢复加速,一方面 连锁餐饮经营规划更积极以弥补疫情期间损失,另一方面出行恢复、聚餐增 加,带来烧烤、火锅等餐饮回暖,预计二季度收入继续提速增长,预计餐饮 渠道占比较大的企业更为受益。同时,考虑成本低位,旺销趋势下带动产能 利用率提升,促销等费用投放有望减少,且餐饮渠道对费用投放的要求更低, 因此预计利润继续快于收入增长。
4.3、 烘焙食品:触底恢复,需求向好
2022 年,烘焙饼店、商超等烘焙渠道由于疫情封控影响导致经营受限,烘焙 行业热度降温,各企业收入放缓明显。同时,2022 年烘焙主要原材料油脂价 格持续上行,至 2 季度达近几年最高点,因此大多企业毛利率有不同程度下 滑,加上部分烘焙上游企业在需求受影响的情况下,加大促销力度让利客户, 导致利润承压较严重。2023Q1 各地疫情达峰后,商圈、社区等地客流量回 暖,线下烘焙门店、新式茶饮、会员商超等消费场景加速修复,高毛利新 品、次新品需求恢复,大多企业业绩环比改善。但由于油脂成本对利润的 提振有一定滞后期, 2023Q1 利润同比改善不明显。预计进入 Q2 后,业 绩基数进一步走低,各企业新品推进加快,下游烘焙门店开店节奏以及会员 商超经营规划更加积极,五一、端午等节日促进烘焙消费,叠加成本回落逐 步提振毛利,预计收入、利润均迎来高增表现。
4.4、 乳制品板块:2022 年需求承压,区域性乳企表现 好于全国性乳企
全年乳制品需求承压,价格普遍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牛奶 产量 3932 万吨,同比增长 6.8%。由于疫情反复等因素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 2022 年原料奶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导致原料奶价格下行。根据农村农业部数 据,2022 年 12 月末,全国 10 个主产省份生鲜乳价格 4.12 元/KG,与年初相比 下降 3.1%,全年均价 4.16 元/KG,同比-3.1%。根据中国畜牧业杂志,2022 年 奶类消费总量约 6066 万吨,同比减少 1.2%。由于原料奶产出增长,乳制品消 费下降,全年喷粉的库存量也有较大增长。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22 年监测 超市销售的常温牛奶、冷鲜牛奶和婴配粉价格水平都有所下降,展现了整体需求 端较为不振。
区域性乳企表现好于全国性乳企。受整体乳制品消费需求不振的影响,龙头业绩 承压。部分区域性乳企表现好于全国性乳企,主要原因是区域乳企收入规模尚小, 渗透率低,空白市场较多,凭借空白市场扩张和产品创新能够取得超过行业平均 的增速。且区域性乳企,液态奶收入占比较大,原奶收购价格更贴近市场价格, 原奶价格的下行为公司利润端贡献的弹性较多。
从一季度的表现看,乳企实现了温和复苏。2023 年春节人流恢复超预期,下沉 市场礼赠需求旺盛,带来了常温白奶需求的回补。由于春节备货错峰,龙头乳企 伊利 2022Q4 收入增速较快,结合 2023Q1,整体需求实现了温和改善。常温白 奶偏刚需,不需要冷链配送,受疫情影响较小,后续随着人流的进一步修复和基 数的逐步走低,低温白奶、低温酸奶、乳饮料等品类复苏可期。
需求不振的背景下,重点乳企毛销差依旧实现改善,表明行业竞争趋于理性。一 般在奶价下行,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龙头乳企倾向于增加费用投放稳定市场占有 率,从 2022 年整体的表现看,龙头乳企费用投放较为理性,促销费用的投放跟 多的考虑上下游伙伴的利益,减轻渠道伙伴的压力,稳固终端价盘,而非恶性竞 争。
4.5、 卤制品板块:2022年全年需求+成本端双重压力, 疫后复苏弹性大
卤味连锁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但是龙头开店进程不减,市占率持续提升。休闲 卤味门店多分布于交通枢纽、商圈等人流量密集点位,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龙 头企业疫情期间加大对经销商补贴力度,叠加鸭副原材料价格 2022 年涨幅明显, 导致卤制品成为大众品中业绩下滑最明显子版块。佐餐卤味区别于休闲卤味,由 于佐餐卤偏餐的属性,且门店多集中于社区菜场,受疫情影响较小,因此紫燕食 品全年收入利润表现相对稳健。从开店角度看,2022 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紫 燕食品分别净开店 1362/648/535 家,同比+9.39%/+23.3%/+10%,疫情期间依旧 保持较高的开店增速,龙头市占率水平持续提升。
缩减销售费用,一季度毛销差改善。从四季度和一季度的表现看,以鸭副为主要 原材料的休闲卤味连锁成本压力犹存,佐餐卤紫燕食品由于主要原材料牛肉、牛 副价格已率先拐头,今年一季度毛利率已呈现改善趋势。2023 年一季度卤味连 锁企业毛销差均有所改善,主要由于各家企业在疫后复苏背景下,减少经销商补 贴,提升费用使用效率,销售费用的缩减带来毛销差的改善。
4.6、 休闲零食板块:关注渠道红利及原材料价格回落 带来的利润弹性
零食板块内部分化大,积极拥抱新渠道的零食公司收入表现亮眼。休闲零食赛道 大,产品差异化小,渠道较为强势,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 变以及新冠疫情,休闲零食渠道也在持续发生变革:1)传统大型商超受疫情冲 击明显,销量持续下滑;2)线上传统的天猫、淘宝、京东渠道近年来增速有所 放缓,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兴起;3)线下便利店渠道持续拓店,高端会员店渠 道方兴未艾,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低毛利、快周转的新渠道开始兴起。 聚焦传统渠道的公司收入增长乏力,如三只松鼠主要依赖天猫等传统电商,良品 铺子、来伊份受线下门店人流下滑影响,有友食品受传统商超人流下滑影响,收 入承压,洽洽食品由于坚持渠道精耕,在瓜子行业较为强势,且受益于居家场景 的增多,收入端实现较高增长。反观盐津铺子、甘源食品、劲仔食品,通过较早 的拥抱零食量贩、高端会员店等新渠道,或者通过推出新规格的产品开拓空白渠 道,取得了较高的收入增长。
由于棕榈油、白糖、面粉、包材等原材料价格上行,2022 年休闲零食企业面临 较大的成本压力,导致毛销差下行,后随着 2022 年下半年部分原材料成本迎来 拐点,毛销差呈现改善趋势。
4.7、 饮料及预调酒:消费场景修复中,有新品或渠道开 拓逻辑的企业表现较优,利润弹性更大
Q1 整体趋势向好,业绩分化明显。多数企业饮料行业 2022 年由于疫情影响消 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成本端 PET 及白糖等价格较高,多数企业收入利润均承压。 2022Q4 以来,随着疫情回归常态,人员流动和消费场景均逐渐恢复正常。但今 年春节较早,2022 年 12 月疫情发展客观影响饮料企业生产发货,考察 2022Q4+2023Q1 增速,分化明显。多数饮料企业收入仅有小幅增长,部分还有 下滑,其中礼赠属性较高、销售集中在春节旺季的公司备货及动销受损,增幅较 小,如养元饮品、承德露露等。而表现较优的百润股份、东鹏饮料、香飘飘等, 多有新品放量(百润股份)或全国化推广因素(东鹏饮料)。同时,由于原材料 端 PET 价格下降+费用端各家费用投放节奏调整+基数较低,饮料企业的利润增 速均显著高于收入端。我们认为二季度饮料企业将逐渐进入旺季,在较低基数效 应和消费场景修复的背景下,2023Q2 业绩弹性有望上行。
4.8、 肉制品:疫情影响销量,屠宰有望恢复
截至 4 月 21 日,生猪/猪肉价格分别为 14.35/20.81 元/千克,同比+2.94%/-0.05%, 生猪/猪肉价格同比去年同期持平。2022 年-2023 年 Q1 期间,猪价呈先上升后 下降的趋势,国内生猪价格总体在低位徘徊。受猪肉价格影响,板块内公司 2022 年收入同比去年有所下滑,盈利能力同比去年有所改善;随着疫情放开后,下游消费逐渐恢复,2023 年 Q1 板块内公司收入稳健回升,但养殖业务对利润有所 拖累。展望全年,一方面,板块内公司继续发力向预制菜/肉制品加工转型,提升 产业附加值,疫情后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恢复,预计预制菜/肉制品销量有望恢 复较好增长;另一方面,在猪价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屠宰部门全年盈利能力也有 望进一步提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标签: